活动一:课前预热,初识作用
1.观看《家有儿女之神秘的礼物》视频片段(无声版)。
学生质疑:怎么没声音啊?没有声音的视频不好看。
2.正常观看微视频(有声的),交流观看感受,探讨人物语言的重要性。
思考:看完有声电影和无声电影有什么感受?
预设:看明白了他们在讨论一件什么事。知道了每个人物对这件事的看法。还基本看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。
活动二:文本介入,读解密码
(一)聚焦对话,发现形式之异
1.自由朗读课文《可贵的沉默》的1-9自然段,找出其中的对话描写,并圈画关键词,理解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。
2. 汇报交流,让学生比较、发现对话形式的不同。
3.展示交流自己的发现。
(二)变式比较,体会表达效果
1.对比读悟,同桌交流。
预设:老师将没有提示语的句子补上了提示语。
老师把所有的提示语都放在了前面。
老师修改的句子感觉很单调。
2.全班交流,逐句分析、归纳。
预设:(1)第②句和第④句是老师刚问完,同学们就抢着回答。读起来让人感觉有些迫不及待。
(2)先写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的话,再写提示语。
(3) 第⑥句里面老师说了两次话。他先让同学们举手,“要点数”,然后再说“这么多”,中间有个停顿,所以课文插入了提示语。我觉得十分符合当时的情形。
(4)第③句和第⑤句不写提示语,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老师说的话,丝毫不影响理解。
(5)不写提示语,读起来干脆、简洁。
3.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,体会课堂情境与人物心情。
活动三:视频为媒,尝试改写
1. 观看微电影《大圣归来》
2. 观后交流:
预设:师:这段微电影里面有两个人物,一个是孙悟空,一个是江流儿。你喜欢他们吗?
生:喜欢,太有趣了。
师:哪里有趣呢?
生:江流儿就像一只跟屁虫,好奇心强,一路问个不停,问得孙悟空都烦死了。
师:你还看到一个怎样的孙大圣?
生:江流儿总是问,总是问,孙悟空很不耐烦,却又无可奈何。
师:说得好。你们的这些主要是从哪儿感受到的?
生1:他们的对话。
生2:还有孙悟空抓耳挠腮、警告江流儿、掌击大树的动作和表情。
2读老师出示的对话,思考:是读文字有趣,还是看电影有趣?
3.再看微电影,尝试改变提示语。
再次朗读老师出示的对话,对比上次发现有什么变化?
4.汇报,重点交流为何不同语言的提示语要采用不同的形式。
活动四、创设情境,创意表达
1.明确写作要求
2.学生自由写作。
3.展示交流。
活动五、课堂总结,拓展应用
1. 回顾思考交流自己的收获。
|
活动一:课前预热,初识作用
1. 播放《家有儿女之神秘的礼物》视频片段(无声版)。
师质疑:看把你们急的,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?
2. 正常播放微视频(有声的),交流观看感受,探讨人物语言的重要性。
3. 提出问题:有声电影和无声电影带给你的感受一样吗?
总结:看来,人物对话太重要了。有了它,我们才能看懂视频内容,才能了解人物的性格等等。
活动二:文本介入,读解密码
(一)聚焦对话,发现形式之异
1出示《可贵的沉默》对话片段.
1. 引导学生观察对话。
思考:这句话红色部分叫什么?
2. 板书:提示语,再出示其它五句话)请大家比较一下,下面五句话的提示语跟第一句话一样吗?不同点在哪里?
3. 总结提示语的不同位置。
(二)变式比较,体会表达效果
1. 出示改编后的句子
让孩子们读一读,看一看有什么发现。
2. 请学生再次把老师修改的和课文里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,探究一下“调皮”的提示语里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。
3. 教师小结:
(出示表格)大家看,不同形式的提示语有着丰富的表达效果。课文中的对话形式多样,提示语的变化生动再现了课堂上的热闹场景,原来“调皮”的背后大有学问!
4.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,体会课堂情境与人物心情。
活动三:视频为媒,尝试改写
1. 播放微电影《大圣归来之丛林对话》,体会人物性格。
2. 请大家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,认真倾听人物对话。
3. 出示对白:
4. 出示带有动作和神态描写的对话,让学生再次读。
5. 出示第三次修改过的对话。
活动四、创设情境,创意表达
1. 出示生活情境,写一个对话片段。
2. 教师巡视指导。
3. 评价激励。
活动五、课堂总结,拓展应用
1. 提问总结:同学们写得好,评得很到位。成功的对话描写,能让文字变得绘声绘色,读了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。上完今天这节课,你都有哪些收获?
2.布置作业:请同学们从自己以前写过的习作里挑出几个对话片段,改一改提示语,力争做到形式多样、效果好。
|
亲,段首空两格,博文更清晰